第(3/3)页 在陕西,灾荒正在大流行。树皮草根都吃完了,饥饿的父母养不活儿女,只好将他们抛在城角的空场上,这些孩子有的在哭号,呼叫:“爸爸,妈妈!”有的拾起了粪便在吃。到第二天,这些孩子都死了。但又有父母抱了孩子来抛弃。做母亲的看着满地死儿,舍得把手里的孩子抛下来吗?但如带回家去,难道眼看他活活的饿死[129]…… 流离在道路上的饥民不知道怪谁才好,只有怪天。他们向来对老天爷又敬又怕,这时反正要死了,就算在地狱中上刀山、下油锅也不管了,他们破口大骂老天爷,有气无力的咒骂,终于倒在地下,再也不起来了[130]…… 在北京城的深宫里,十八岁的少年皇帝在拍着桌子发脾气。他又是焦急,又是害怕,不断的问太监:“袁蛮子写了信没有?怎么还不写好?这家伙跟我过不去,非将他千刀万剐不可。你们再去催,叫他快写信给祖大寿!”他憔悴苍白的脸上泛起了潮红,眼中布满了红丝,不断的说:“杀了他!杀了他!”…… 在阴森寒冷的御牢里,袁崇焕提笔在写信给祖大寿,砚台里会结冰吧?他的手会冻得僵硬吗?会因愤怒而颤抖吗?他的信里写的是些什么句子?泪水一定滴上了信笺罢? 皇帝的信使快马驰出山海关外,将这封信交在祖大寿的手里。祖大寿读信之后,伏地大哭。讯息传了开去:“督师有信来!” 辽河大平原上白茫茫的一片冰雪。数万名间关百战、满身累累枪伤箭疤的关东大汉,伏在地下向着北京号啕痛哭,因为他们的督师快要被皇帝杀死了。战马悲嘶,朔风呼啸,绵延数里的雪地里尽是伏着愤怒伤心的豪士,白雪不断的落在他们的铁盔上、铁甲上…… 本章后记 《碧血剑》是我的第二部小说,作于一九五六年。书末所附的〈袁崇焕评传〉,写作时间稍迟。 《碧血剑》以前曾作过两次颇大修改,增加了四分之一左右的篇幅,这一次修订,改动及增删的地方仍很多。修订的心力,在这部书上付出最多。初版与目前的三版,简直是面目全非。 小说中写李自成于大胜后杀曹操罗汝才、李岩,排挤张献忠、“左革五营”、及其他同伴,正史中有载,亦有参考野史、杂书者。王春瑜先生关于李自成的作风,有文多作指教,我的看法虽颇不同,对他的评论仍表感谢。对复旦章培恒教授及北大严家炎教授两位的指教与鼓励,特别心有铭感。 第三次改写,除了设法改动原来小说中若干过分不自然的处所(如五毒教、玉真子的部分)外,还加重了袁承志对阿九的矛盾心理,这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常见主题:“爱情可能因其中一方变心而受到损害。”中国的传统小说一般多写爱情的坚贞,除唐人传奇(如崔莺莺、霍小玉)、明人小说(如杜十娘、珍珠衫)外,少写“爱情中的变心”。这次试写了“伦理道德”与“无可奈何的变心”之间的矛盾这个人生题目,企图在《碧血剑》全书强烈的政治气氛中加入一些平常人的生命与感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