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斩龙舌剑雷鸣剑吟,臣参李青一本!-《这个御史能处,有事他真喷》


    第(3/3)页

    镇妖司指挥使站在已经坍塌的锁龙塔下,眺望李府方向。

    无悲无喜地说道:“恩情以报,天命如此。”

    天符帝对他有知遇之恩,但卫家对他的恩情更大。

    为了卫家血脉延续,他放出了恶蛟魂魄暗杀李青。

    虽然如今李青没死,但他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欠卫家的恩情也还了。

    若他亲自出手去杀李青,则更加对不住天符帝。

    这种事情,他做不出来。

    镇妖司指挥使飘然而起,打算带着大周传国玉玺,去向天符帝请罪。

    而比他更加关注李青生死的朱九渊、曹睦和宋珏三人,整晚都在曹睦的书房等待消息。

    当得知暗杀失败之后,全都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有恶蛟魂魄出手,李青几乎是必死的局面。他究竟是如何活下来的?”宋珏满脸的疑惑和不甘。

    等了一夜消息的朱九渊和曹睦,阴沉着一张脸,心情十分不好。

    沉默了许久之后,朱九渊幽幽地开口:“暗杀这种最直接、最危险也是最高效的方式失败了,实在是可惜。

    接下来就只能看卫家能不能游说那些藩王以清君侧的名义诛杀李青了。”

    曹睦和宋珏没有回话,都对此不抱什么希望。

    先帝平定七王之乱后,各地藩王重新洗牌,势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除了淮信王之外,其余藩王胆敢起兵造反,都会很快就被平定。

    更何况即便有野心勃勃的藩王想要造反,除世子之外,其余儿子根本不想冒着造反的风险。

    不造反,推恩令一下来,自己也能获得一份封地。

    造反即便成功,了不起也只是一个皇子,未来被分封到各地当王爷。

    可问题又来了,当了王爷之后,不还是要面临着被后世皇帝削藩的局面?

    既然如此,又何必冒着杀头的风险去造反博取并不丰厚的回报?

    还有各地藩王之子们的母族,大都是当地大族。

    他们难道就不想自己的外甥或外孙也能继承一块封地吗?

    在藩王势弱的情况之下,但凡他们敢有造反之心,内部就会发生巨大的斗争。

    当然,虽然心中不抱希望,但朱九渊三人还是想着那些藩王能造反是最好的。

    一直没有说话的太保曹睦开口道: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只能坚定地采取捧杀和污名这两条策略了。

    李青判处八皇子腰斩,极大的不敬皇权,陛下虽然继续对他宠信,但那也只是为了扶持寒门来打压世家。

    李青如今在百姓心中的名望已经非常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继续抬高他的名望,甚至将他塑造成活着的圣贤!

    只要达到这个效果,陛下绝对无法容忍,自会杀他。

    世家做大,皇帝可以用利益来制衡,可以扶持寒门来打压。

    但在他在位之时,若出现了一位活着的圣贤,那就要出大问题了。

    这种站在道德和道理制高点的圣人,所说的话比圣旨还要管用。

    皇帝不听,便是昏君。

    皇帝若敢对圣人动手,那更会遭到全天下的反对和唾弃。

    这种现象极其恐怖,是任何皇帝都不愿意见到的。

    他们可以尊重已经亡故的圣贤,愿意用他们的道理治理国家,但决不允许自己在位的时候出现一尊圣人。

    “你们行捧杀的策略,我行污名之策。”

    朱九渊说道。

    捧杀虽然有用,一旦将李青的声望捧起来了,的确能让皇帝杀他。

    但这对朱家不利。

    李青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朱家先祖朱龁的知先后行。

    若将李青捧成圣贤,朱龁的学说岂不是要被踩到了泥土里?

    对朱九渊而言,捧杀可以,但不能捧得太高。

    要在一个恰当的时候,揪出李青的污点,污他的名声。

    当他的名声臭了,就不会有人信奉他的学说。

    ……

    卯时。

    承天殿。

    又是三天一次的朝会到来。

    御史左中丞黄钦学和御史右中丞胡亦铭结伴而来。

    这两人本是竞争对手,却因为被李青参了一本之后同命相怜。

    于是在对付李青这件事上,形成了统一战线。

    他们路过李青身旁时,眼神中带着戏谑。

    这几天来他们费尽脑汁找李青的问题,想要在朝会上参李青一本

    结果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昨天李青的大婚上找到了。

    并且后果足以让李青痛不欲生。

    很快,随着天符帝的到来,朝会正式开始。

    群臣刚行完礼,天符帝屁股还没坐下。

    他的心腹黄钦学就出列道:“御史台御史左中丞臣黄钦学有本要参。”

    作为目前御史台最高官员,这是黄钦学第一次参奏。

    朝中大臣,都知道他是天符帝的心腹,纷纷心中一凛。

    生怕被黄钦学给参了一本,导致天符帝借题发挥。

    “爱卿所参何人?”

    龙椅之上,天符帝的心情很不错。

    参人,弹劾,这才是他设立御史台的初衷。

    他现在不怕御史乱参,就怕御史不参。

    在承天殿所有人的目光当中,黄钦学道:“臣参侍御史李青一本!”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