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将原本侍御史的官印交还给礼部官员之后,李青打量了一下御史中丞的官服。 虽然李青连升两级,从之前的从六品升到从五品,但暂代的官职却是从三品的御史左中丞。 因此也有资格穿上三品大员的官服。 大周的官员等级,可以从官服的颜色上很容易识别出来。 三品以上的官服为紫色。 五品以上的官服为绯色 七品以上的官服为绿色。 九品以上的官服为青色。 脱下绿色的侍御史官服,换上紫色的御史中丞官服。 李青在铜镜面前整理衣冠。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紫色官服的确比绿色官服看上去舒服顺眼很多。 走到桌案前,李青拿起御史左中丞的官印。 这枚官印,比侍御史的官印要精致大气许多。 看样式,明显是以昂贵的玉石打造。 握着御史左中丞官印,李青立马感受到一股磅礴的国运在其中流转,而后化作官印守护己身。 从三品的官运,要远比从六品的官运要磅礴数十倍之多! 官运除了能够护持己身,防止妖魔邪祟近身之外,还有一系列近乎通神的作用。 早些年,泾江洪水泛滥,导致大量良田被淹没,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丞相司马眕,便携带丞相官印,调集磅礴的国运,遏制洪水。 一千三百年前人族将妖族赶出七国境内,除去有佛道两教派遣大量强者相助之外,也与人族国运有关。 此刻李青有三品官运在身,昨日那恶蛟魂魄若再想刺杀,压根就进不了身。 甚至在靠近李府之时,就会遭遇官运反噬。 这也是为什么朝中大臣,明明没有几人修行,却不惧魑魅魍魉的原因所在。 “老师!” 门外,传来了王琰的声音。 已经到了下值的时间,他捧着一卷薄薄的书籍走了进来。 王琰兴奋地说道:“老师,这是学生根据您的言行,所整理出来的传世录第一册。你看看,若是没有问题,学生立刻让王氏书铺大量刊印,让天下读书人,都知道老师您的学说和道理。” 除了正常的殿中侍御史的职责之外,王琰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编写传世录上面。 他越读李青的学说和道理,越感觉那就是儒家思想的真谛! 恨不得立马将其传遍整七国。 李青翻开传世录第一册,仔细阅览了一遍。 上面总共记载了六篇文章。 分别是《舍生而取义》《知行合一》《说剑》《以身作则》《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六篇文章,既包含李青的学说,也包括了他为官行事的道理。 从文章的质量上可以得出,每一篇文章,王琰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注入了他的心血。 通篇看完之后,李青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辛苦你了,守仁。” 王琰连连摇头,“能为老师编写传世录,是学生的荣耀。” “对了老师,再过一段时间,就是国子监每年举办一次的国子监会讲。 届时如阳山书院的山长王林甫,稷山书院的大儒司马镜,临湖书院的杨懿,国子监祭酒孔嵬等多位大儒,都会在国子监讲学,阐述自己的学说和思想。 若在此之前传世录传遍盛京,为盛京读书人所看到。 到时候只要有超过一千个学院书生向国子监举荐,老师您也可以参与今年的国子监会讲。” “还有此事?” 李青闻言,心中顿时有了想法。 在大儒云集的国子监会讲中,阐述自己的学说和思想,将极大地极大地有助于他的学说和思想的传播,有助于他将来开宗立言。 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李青不想错过。 他拍了拍王琰的肩膀,说道:“守仁,刊印出版第一册的传世录,便麻烦你了。” 王琰正色道:“老师不必客气,这是学生应该做的!” “当年孔圣门下有十哲,七十二贤,三千门徒。学生欲学颜子,成为老师门下十哲之首,” 王琰对李青充满了崇拜,打心底里认为李青的学说和思想,不比任何先贤差。 认为光是从里面挑选出一个知行合一,便能让李青位列古来圣贤前列。 现在所缺乏的,无非就是名声,无非就是学说和思想传播的还不够广泛。 李青道:“我不必学孔圣,你也不必学颜子。我有我的道要走,你自然也有属于你自己的道。” 李青心中有一个宏伟的目标。 将华夏诸多圣贤的学说和思想,传到这个世界。 他要融诸子百家之精华为一体,教化万民! 并非单纯的只是儒家思想。 至于王琰的道路,也基本上已经定好了,与颜子截然不同。 李青所希望的是,王琰能够将知行合一发扬光大,甚至进一步完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