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犹如剑修的飞剑,随着李青的心念在空中穿梭飞行。 这样的一幕,看得天下读书人无比振奋。 一个个双眼精光闪烁,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期盼。 似乎是为了响应李青所言的才气。 儒家大道一片轰隆。 先贤所言之道理,一一显化而出。 其中最为璀璨夺目的,莫过于李青和孔圣的思想。 与此同时,人族七国境内,一个个真才实学在身的读书人,都发现自己体内凭空诞生了一股力量。 学问越高,才华越高之人,那股力量就越为强大。 国子监旁观大儒会讲的读书人,一脸惊喜地感受着体内的才气。 一个个欢呼雀跃,兴奋至极。 李青身边的十六位大儒,一股浩瀚的才气,从他们的头顶之上冲霄而起,击溃了天上的浮云。 一股磅礴的力量,从他们身上散发而出。 这一幕,在人族境内所有大儒的身上发生。 原本老迈的身躯,陡然之间重新焕发新生。 他们的体魄,已经达到一个从所未有的强度。 感受着体内磅礴的力量,尽皆向着大周所在的方向深深鞠躬拜下。 大周国子监,十六位大儒还有上千名读书人。 无论之前对李青是什么态度,此刻都感念李青创建儒道,让儒教显化,给自己带来的机遇。 全都躬身向李青致谢。 李青承完众人的礼后,点点头,又道: “除了才气之外,最重要的便是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非德行兼备之人不可拥有。需用仁义、道德去养,以道德要求己身,行仁义之事。是仁义、道德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 “一旦所作所为有悖仁义道德,则浩然之气会衰竭。” “望天下读书人,人人养浩然正气。” 李青的声音落下。 儒家大道和文曲星,再次给予响应。 德行兼备之人,以道德要求己身,行仁义之事之人,一股气陡然在胸前出现。 这股气,至正至大,至刚至伟。 正是浩然正气! 大周国子监,阳山书院的王林甫,稷山书院的司马镜,还有后来心中认可了民贵君轻社稷次之,认可孔圣思想有纰漏的国子监祭酒孔嵬,胸前也都有一股浩然正气升腾而起。 文渊阁大学士朱九渊,临湖书院杨懿,还有四名国子监国子学博士以及其余的大儒们。 胸前丝毫浩然正气都没有。 上千名旁听国子监会讲的读书人,仅仅只有三人脸色大喜,胸前有浩然正气升腾。 李青望向这几人,脸上露出笑容。 “学问才华达到大儒境界,又养出浩然正气者,可如四品修士,不借外物平步青云。” “此之谓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李青话音落下,一朵青云在他脚下出现。 载着他平步青云,直上九霄。 在场三位养出了浩然正气的大儒,经李青指点,心念一动。 脚下纷纷出现一朵青云,载着他们扶摇而上。 朱九渊,杨懿还有其余十四位大儒。 看着王林甫、司马镜和孔嵬平步青云,一个个脸色无比难看。 他们胸前没有浩然正气,只能尴尬的待着原地,看着别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都是大儒,大家头顶的才气都相差无几。 若是大家都没有浩然正气,那谁也无法笑话谁。 可现在差别来了,司马镜、孔嵬、王林甫三人平步青云。 岂不是显得自己等人德行有缺,做了许多有愧仁义道德之事? 这一瞬间,朱九渊、杨懿等十四位大儒,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 一盏茶时间之后,李青四人,在现场上千名读书人羡慕和崇敬的目光当中落下。 李青看着孔圣后人孔嵬,道:“我欲定文位,对应佛、道、武、剑四道修士的修炼品级。此事关乎甚大,需在各地立圣院。不知孔家可否协助? 圣院立,我以儒教为根基,通过各处圣院,助获得文位之人开辟文宫。” 文宫这个词一抛出来。 瞬间引起孔嵬等人的关注。 与李青这个完善了儒家大道,使儒道彻底显化,并且创建了儒教之人相比。 其余读书人,对儒道的了解,还是太过于片面。 文宫,文胆皆不知。 不同文位,对应着什么样的修炼品级也不知。 如今儒家大道没入虚空,文曲星隐没,其他的新生读书人该如何获得才气,他们同样不知。 在李青面前,他们对儒道的了解,宛如孩童。 …… 第一更4500字! 继续码字,今天争取2万字更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