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听了刘通的解释,天符帝的心情更加舒畅了。 朕的宦官们,都通读圣贤书,都知晓尽忠报国。 长此以往,大周何愁不兴! 天符帝沿着读书声,一路向前走去,来到了一个教室门口。 朗朗读书声,正是从这里面传出来的。 教室的墙上,刻着一行行激励的话语。 并且以金焱液上色,显得金光灿灿。 “以忠于人族为荣,以危害人族为耻。” “以造福百姓为荣,以欺压百姓为耻。” “以清正廉洁为荣,以贪赃枉法为耻。” “以兢兢业业为荣,以结党营私为耻。” 这墙壁上刻着的四荣四耻,让天符帝心中大为触动! “好一个东厂!” “若真能做到这四荣四耻,东厂堪称社稷之栋梁,堪称群臣之楷模!!” 天符帝的声音,引起了教室里面监督宦官们读书的魏榷的注意。 他赶紧出门,惶恐的拜倒在地。 “奴婢参见陛下!不知陛下驾临,奴婢罪该万死!” 天符帝此时心情大好,“你没罪,甚至有大功!朕要重重的赏你!” “走,带朕进去看看。” 魏榷领着天符帝进了教室,台下正埋头读书的宦官们,立马齐刷刷地跪拜行礼。 “行了,都起来吧。” 天符帝随手从一名宦官的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正是李青所著的科举心得,关于这部书,他也有所耳闻。 最近风靡整个盛京,甚至大周其余州郡,亦有书生专程跑过来购买。 天符帝眉头挑了挑,一群阉人,难不成还想考科举不成? “陛下,大家都知道李御史从底层黔首奋斗到如今的三元及第,买来这科举心得,是想要学习李御史的勤学奋进之精神。 多读书,多学些本领,立志尽忠报国,成为一个对大周有用之人,将来好光宗耀祖。” 魏搉笑呵呵地说道。 “尽忠报国,光宗耀祖,好志向!” 天符帝毫不吝啬地送上了自己的赞美之言。 然而,他随口一句称赞,却听得一群东厂宦官们一个个神情激动。 “刘通,你傻笑什么?”天符帝余光看到了殿中太监一听到光宗耀祖四个字就满脸傻笑。 殿中太监立马收回笑容,躬身道:“启禀陛下,昨日奴婢收到了家中弟弟和侄子们寄来的家书。这是奴婢第一次收到家书。 他们在家书中说到,现在奴婢老家,都以奴婢而感到荣耀。甚至还欢迎我回家探亲,不像从前那般对奴婢充满鄙夷,以奴婢感到耻辱。” 殿中太监一说,魏搉就知道,这是上次在状元楼,不少人感念殿中太监为御史大人疗伤,去他家乡送礼去了。 一时之间,魏搉心中感到无比的酸涩和羡慕。 什么时候自己家乡的乡亲,也能给自己寄家书,也能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而感到光荣。 天符帝点点头,又看到在场的东厂宦官当中,不少人要么手臂、要么大腿都带着一点伤,正在包扎。 不由好奇地询问魏搉:“怎么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伤?最近东厂缉拿要犯,遇到反抗了吗?” 魏搉一脸尴尬地解释道:“回陛下,这不是奴婢请李御史每个月来东厂讲学几次,为东厂宦官们讲解尽忠报国的思想,传授圣贤道理。 可大家都大字不识一个,李御史为了让宦官们尽快的识字,特意编写了一篇千字文。 这些天来,已经教了六百七十二个字。 大家伙都是粗人一个,又从来没有读过书,记性也不好。 为了牢记李御史所教的字,都效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以这种笨方法来逼迫自己日夜勤学。 如今效果很好,李御史教的每一个字,所有人都牢牢地记住了。” 天符帝闻言,三观再次遭到冲击。 万万没有想到这些阉人,竟然如此勤奋好学到了如此地步! 心中对东厂的好感和未来的期望,进一步拉高。 他面向所有的东厂宦官,说道:“尔等如此勤学奋进,以尽忠报国、光宗耀祖为志向,令朕刮目相看。” “朕从魏搉那里,听说过东厂的规矩,立一功刻一笔,直至刻满尽忠报国四个字。 朕在这里向你们许诺,谁要是凭借功劳成为四字太监,便让当地官员去你们家乡竖立功德碑,铭刻你们的功绩!让你们光宗耀祖!” 深深知道东厂对于以后皇权作用性之大的天符帝,再次画下了一块巨大的饼,以此来获得东厂宦官们更大的忠心,并激励他们更加效忠皇权。 这块饼,直接让所有宦官们双眼通红,呼吸急促。 曹老三激动的率先跪拜在地上。 “陛下圣恩!奴婢万死难报!必牢记职责,建功立业,为国尽忠!” 其余宦官们都哗啦啦地跪下来,感恩戴德的磕头拜谢。 “奴婢叩谢陛下圣恩!” 光宗耀祖! 只要成为四字太监,便能在家乡竖立功德碑,这非但能光宗耀祖,还能名留青史! 到那时,谁还敢瞧不起他们? 待了一盏茶不到的时间,天符帝以区区几句话,便收获了东厂所有宦官的忠诚。 离开东厂的路上,他向魏搉问道:“李青还在遭受那些文人士子的抨击吗?” 李青在朝堂之上所提出的民贵君轻社稷次之这个思想,让天符帝心中大为震怒。 但读书人能礼制来反驳,甚至任何人都能反驳。 偏偏身为皇帝的天符帝,当以百姓为重,最不能反驳那番言论。 这段时间无数文人士子抨击李青不尊礼教,有悖孔圣思想,天符帝得知后心中亦是无比畅快。 魏搉点头道:“文坛上抨击李御史的声音越来越大,经奴婢调查,是殿阁大学士朱九渊朱大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朱家! 天符帝眼睛微微眯起,一瞬间就知道了朱九渊这样做的目的所在。 李青的知行合一,对朱家先祖朱龁的知先后行有着致命的打击。 朱九渊这么做,无非是让众人将目光都放在民贵君轻社稷次之上面,而忽略知行合一这个学说。 虽然天符帝对李青不尊皇权感到震怒,却又不能让他的名声彻底被污。 毕竟以后还得靠李青完善儒家大道,让儒家大道彻底显化,并且组建起一批寒门力量。 而且朱家遍布人族七国,根本不会对任何一个国家尽忠,一切以自身家族利益为主。 也是时候该敲打敲打了。 沉吟了许久之后,天符帝说道:“传朕旨意,命李青兼领国子监国子学博士。即日起,去国子监报到。” 还有几天就是国子监会讲,届时大儒云集。 国子监的国子学博士,亦有资格参与国子监会讲。 若李青与这些大儒进行学说和思想上的辩论,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扩大他的名声。 有利于他的学说传播,有利于他更快地完善儒家大道,让儒道彻底显化。 并且还能通过知行合一,打压朱家。 对天符帝而言,一举多得。 至于李青民贵君轻社稷次之的思想,有悖礼制有悖孔圣思想,有孔家这个庞然大物在,有孔嵬这个孔家大儒在,绝对掀不起浪花。 …… 三个时辰之后,国子监。 稷山书院的山长司马镜,已经是这个月第十次登门找上了国子监祭酒孔嵬。 孔嵬一见司马镜,就横眉竖眼的怒斥道:“司马镜!你就是说破天了,老夫也不可能答应让李青参加国子监会讲!” 司马镜同样怒目而视,“孔嵬,我且问问你。李青那舍生取义,可是对孔圣的仁爱思想延伸和完善!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学说,是否值得当今天下所有读书人学习!做不到知行合一,是不是不能称之为君子!” “是又如何!” “既然李青延伸并且完善了孔圣的思想,既然他的学说概括出了君子行为处事的标准。当不当的上儒家宗师?既然如此,为何你不肯邀请他参加国子监会讲!” “孔圣以礼乐为基,开创儒学。李青不尊礼制,老夫如何能邀请他参加国子监会讲!” 司马镜恼怒了,上前一步直接揪着孔嵬的衣领,一边大骂一边质问:“好你个孔老二,当真是冥顽不化!老夫问问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两句话哪里说错了吗?” 孔嵬挣脱不得,又无从反驳民贵君轻社稷次之这番话。 自古以来,王朝可以更迭,君王可以更改。 但唯独这个世上的芸芸众生,这个世上的百姓不可更改。 正是因为有了百姓,才有国家,有了国家才有君王。 可偏偏李青直指本心,将百姓的地位放在君王之上。 这岂不是违背了礼制! 按照礼制,君王至高无上,是天子! 天子的重要性,天子的地位,怎能在百姓之下! “拉拉扯扯成何体统,司马镜你给老夫松开!” 孔嵬现在只想赶紧离开,不愿再看到司马镜这张臭脸。 第(2/3)页